中华环保联合会 今天是2024年05月10日

专家团队

Figure

吴丰昌院士| 面向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环境安全战略初步研究

 

导读

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核心!

吴院士以”面向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环境安全战略初步研究“为主题,重点分析当前形势与战略需求、水生态环境安全发展战略目标与总体思路,最后针对水安全保障提出若干问题与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丰昌

本文根据吴丰昌院士在“2021村镇水环境治理产业与发展论坛暨村镇环境治理技术设备展览会”发言报告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一、当前形势与战略需


1. 生态环境安全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安全中的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新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及意识,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2.《“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 》关于水生态环境部署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加强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


3. 水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水安全的核心

水生态环境安全和提升生态功能与福祉,是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目标的重要保障。


4. 水生态环境安全是联合国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202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及未来地球研究计划(Future Earth)框架下的17个重要议题中设有“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水下生物”“陆地生物”“可持续城市”4个直接议题,6个相关议题。



2021.2.1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报告“与自然和平相处”,报告指出,当前地球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三大危机。实际上从水生态的角度,大片的森林、土地丧失,水生态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这是关注的重点,需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和废物。


5. 我国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近10年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1)我国初步遏制了水污染事态,通过十五年实现了水质量持续改善。

(2)我国水生态环境中的COD、氨氮、溶解氧等部分物理化学常规指标近年来呈现变好趋势,2020年Ⅰ-Ⅲ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3.4%。


6.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库富营养化严重,水生态问题严峻

(1)全国氮磷污染负荷居高不下,多数水体总氮、总磷等水生态环境核心指标劣于4类标准,由氮磷导致的全国湖库连年大面积蓝藻水华,严重威胁区域城镇饮用水安全。

(2)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等生态空间、污染问题严峻,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下降。


7. 新型污染物不断涌现,危及水生态和饮用水安全

(1)我国地下水总量占总水量的30%,北方地区多数城市地下水在城市供水比例大于50%;2019年,全国10168个国家级地下水点位中,IV-V类比例占86.2%;

(2)地下水三氮污染严重,部分地区存在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8. 水生态环境投资逐年增加,水污染经济损失较大

(1)水相关投资占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最大,“十三五”期间达约5.67万亿,其中源头减排、管网、污水处理与回用、生态修复等水投占总环保投资的约1/3。

(2)各地纷纷成立水投、大型国企投身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3)据世行核算,我国每年因为水污染导致健康经济损失95亿,其他经济损失1580亿,是大气污染损失的4.3倍。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退化成本每年约280亿。


9. 我国水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难点

(1)复杂性与长期性特点明显水贯穿于工业、农业、林业牧副渔业和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与土壤、大气、固废和生态各要素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集中反映,海纳百川;我国40年高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在水中集中体现,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双重影响,存在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

(2)结构偏重与污染负荷高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负荷高且集中,用水结构不合理,生态破坏严重。

(3)流域性与复合性特点明显地区性水资源少且不平衡明显,大型城市和工业聚集区等区域水污染问题严重,跨界和跨国流域;新老问题和复合污染相互叠加,饮用水安全;气候变化加重影响。

新时期对水生态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战略目标与思路


1. 新时期水生态环境安全发展的总体构想

在总结反思和结合变化基础上,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聚焦治水机构职能的变化与问题。


2. 水生态环境安全发展战略目标

生态文明 — 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整体解决方案水质改善 —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整体修复


3. 科技创新目标

针对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瓶颈问题,通过污染防治和生态过程等科学规律的认识、开展治理与保护的理念创新、共性颠覆技术和工程技术创新,提升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水陆统筹生态环境整体修复、监测预警管理、饮用水质风险控制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我国水环境协同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和风险防控的现代化理论技术体系,在重点地区建立样板标杆工程和先行示范区。

重点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一带一路等)集中攻坚、应用和管理创新,形成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系统保护整体科技解决方案,支撑我国水环境决策管理业务平台,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落地,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安全保障。


4. 科技创新思路

三步走战略:协同治理、整体修复、系统保护重大需求: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关键核心技术

重点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


三、若干问题与建议


1. 水安全保障若干问题与建议

(1)水生态安全趋势成因分析及风险防控

(2)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3)我国水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创新与实践

(4)湖库富营养化应对及饮用水安全保障

(5)面向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安全保障战略


2. 水生态安全趋势成因分析及风险防控对策

针对水环境标准过时落后、各种标准不衔接、风险防范不够等问题,评估我国水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尽快修订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开展风险防控的建议。避免只强调物理化学指标,忽视生态指标,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标准的“指挥棒”和“发令枪”作用。现行2002年标准不能引领2035年水生态环境管理。避免不同地区环境治理中的“过保护“和”欠保护”问题。


3. 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针对目前工程建设和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缺失,绩效评估不够,缺乏系统观念等问题,提出加强重大环境工程的环境绩效考核和评估的建议,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和整体修复工程必须以环境质量和安全改善为目标,提高效能。改变一些地方盲目的大干快上“面子、景观和破坏”工程的倾向,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环境保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经济效能。


4. 我国水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创新

针对我国当前“生态优先”理念无法落地,水生态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缺失的现状,提出尽快启动我国水生态监控网络和评估试点的建议,形成面向2035年水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和实践咨询报告,指导与推动我国水生态目标的考核评估监管责任落实政策的真正落地。生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让生态监测成为落实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抓手,提升水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5.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已基本健全,但缺乏水生态标准


6. 现执行的地表水标准全部为理化指标,缺乏水生态指标


7. 现有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缺乏水生态监测

党中央高度重视水生态监测考核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针对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作出重要批示。

韩正副总理在中国环科院主持召开座谈会上指出,要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建立科学的水生态监测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

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加快研究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拟定科学水生态考核办法,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



微信群微信群
关注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