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联合会 今天是2024年04月27日

【会员风采】南方周末专访 | 水处理要智慧化,但仍有短板

 

“十四五”规划对环保基础的总投资没有减少,但在对新建水厂的投资已经减少了60%左右,减少的那部分转为用于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绿色低碳。


虽然大家都在谈智慧化,但是智慧化的基础是信息化。如果缺乏基础运营数据,再高效的智慧平台也不能智能决策。


如果在一个区域内,所有污水处理厂的数据都上传到网络中,那环保部门非常容易监管。但是如果厂和厂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没有联网,没有超标警报等提示,监管部门不能看到实时信息,污水处理厂有一部分数据成了灰色地带,反而会加大监管难度,还不如“智慧化”之前的人工监管。



赛莱默中国及北亚区总裁吕淑萍(采访对象供图/图)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经历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后,环保市场正渐渐由高速增长转向存量时代。如何应对存量时代?“智慧化”成为最近环保业内愈发流行的关键词。 智慧化也是水处理技术公司赛莱默应对存量时代的新打法。这家来自美国的外企前身是美国ITT公司,历史超过百年,在15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中国是其第二大市场。主要业务包括水泵等水处理设施、水处理系统。 在赛莱默中国及北亚区总裁吕淑萍看来,智慧化的基础是信息化,现阶段中国环保设施在基础数据搜集、联网方面仍有短板,数据匮乏导致智慧化解决系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智慧化更是双碳目标下环保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吕淑萍说,根据公司的调研数据,与水相关的应用和设施的能耗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近10%,在一个水厂,设备能耗又约占总能耗一半,智慧化管理系统能使设备高效运行,保持最低能耗状态。 水处理如何智慧化,吕淑萍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 南方周末:随着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污水处理厂市场的增量空间越来越小,环保企业如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吕淑萍: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确实快达到饱和了,但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农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目前农村污水还没有完全收集,更不用说全面处理了。农村和城市的市场很不同,两者的需求不一样,运营费用的可承担能力也不一样。


◆ 南方周末:农村市场很大,但是很多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在亏本运行,怎么应对?

吕淑萍:农村污水处理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水的收集设施不完善;第二,资金不到位;第三,缺少负责运营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很多设备最后“晒太阳”,变成一堆废铁。但最近农村污水处理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政府也在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江浙一带资金比较充足的地方,开始大面积推广集中式或分散式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我们也开始重新优化此前由于当地预算不足而停掉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将成本降低到农村市场可以接受的程度,现在已经开始在徐州试点。我们也在尝试将智慧化管理平台引入,不仅满足农村污水处理的基本要求,也逐步探索环保基础的数字化、智慧化升级。 “十四五”规划对环保基础的总投资没有减少,但在对新建水厂的投资已经减少了60%左右,减少的那部分转为用于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绿色低碳。不只是农村污水治理,我们很多工作重点都转向了数字化、智慧化。


◆ 南方周末:环保设施智慧化转型有多急迫?

吕淑萍:我们发现,无论是自来水厂还是污水处理厂,设备的能耗都很高,占整个水厂运营总能耗的40%-60%。从“十四五”规划看,国家已经把投资的重点从建新厂转到了重运营,为实现双碳目标、提高运营效率,除了设备高效,智慧管理体系也很重要。智慧系统收集运营的信息,归类分析,模拟最佳、最低能耗的运营状态并付诸实施。


设置权限、加强审计,严防数据造假


◆ 南方周末:环保企业探索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挑战在哪里?

吕淑萍:挑战很大。虽然大家都在谈智慧化,但是智慧化的基础是信息化。如果缺乏基础运营数据,再高效的智慧平台也不能智能决策。 我们在推行智慧化解决方案的时候,就遇到了比较尴尬的问题,许多水厂安装的数据收集设备覆盖不足、水平薄弱,导致水厂的基础运行数据收集得不够全面,智慧化系统模拟出的解决方案也随之降低了可靠性,难以被客户认可。


◆ 南方周末:如何加大数据收集,补齐短板?

吕淑萍:污水处理厂需要不断补齐数据收集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数据信息制度。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个五年计划可能还难以实现,还需要第二个五年计划,甚至第三个五年计划。


◆ 南方周末:具体而言,污水处理厂进行智慧化改造,负担大吗?

吕淑萍:要看原污水处理厂的状态。如果非常老旧,结构和设备已经很落后,整个污水厂就要升级改造。如果通过传感器的安装可以实现信息化,就不需要大规模改造。 在一、二线城市,近五到十年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状态和设备还不错,整体改造的可能性比较小,负担可以接受。但在三、四线城市,污水厂规模小、资金不足,有的建设初期就没有考虑到未来可能需要升级改造,甚至连达标排放都不能实现,投入的费用就大了。


◆ 南方周末:污水处理厂越来越智慧化,数据越来越完善,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是不是变得更容易了?

吕淑萍:智慧污水厂需要处理分析实时监测的数据,整个相关部门的组织架构也会随之调整,比如污水厂通过智慧系统可以实现少人、无人值守;监管部门的人工监管也变成“系统监管”。如果在一个区域内,所有污水处理厂的数据都上传到网络中,那环保部门非常容易监管。但是如果厂和厂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没有联网,没有超标警报等提示,监管部门不能看到实时信息,污水处理厂有一部分数据成了灰色地带,反而会加大监管难度,还不如“智慧化”之前的人工监管。


◆ 南方周末:智慧化之后,如果企业调调数据就可以达标,造假是不是就变得更容易了?

吕淑萍:智慧化系统都有保护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比如要符合网络安全法的要求。首先,我们在开发智慧污水厂系统时,会给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编辑”权限;其次,进出水水质、流量等实时监测的数据,也可以设置为不允许编辑;再次,成熟的数字化系统都是要具备操作审计功能,任何人的登录和操作都会在系统上留下痕迹。最后,智慧系统下污水厂的运行数据也会实时同步到监管部门的监测系统里,一旦造假容易被发现。


智慧水务平台应对洪涝灾害


◆ 南方周末:互联网公司尤其一些知名企业也开始进入环保领域,传统的环保企业在智慧环境领域有哪些优势?

吕淑萍:传统互联网公司在软件方面的实力比较强,但是对环保行业的硬件设备的积累和理解不如传统环保公司。比如赛莱默提供覆盖水循环全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有硬件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软件技术,更容易起建立智慧化管理系统。


◆ 南方周末:随着全球变暖,洪涝灾害和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中国是最容易受到洪涝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在智慧化方面,你认为未来如何提高应对洪涝灾害能力,增强气候韧性?

吕淑萍:我们建立了一套智慧水务平台,当天气预报36小时内将有一场短时强降雨,城市管理者便可启动平台中的“防汛排涝预警调度系统”,模拟预测未来36小时动态积水过程和可能发生积涝的区域,并提供实时智能调度方案。远程控制雨水泵站开停、降低雨水调蓄池水位、控制截流井的闸门开度和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量分配,实现厂、网、站、池联合调度,提前排空排水系统。 对未预见的短时强降雨,城市管理者可通过平台中的“应急指挥系统”,“一张图”整合实时积水点、管网水位等信息,动态展示整个排水管网防汛形势。


◆ 南方周末:在老城区难以实现城市更新改造的困境下,怎么解决洪涝问题,减少溢流以及管道错接的预警?

吕淑萍:关键要从源头做起,提高道路雨水的收集能力。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智慧雨污泵站群、一体化泵闸、管网溢流决策系统等产品已经上市。但问题是,在中国市场我们的设备还没有实现完全联网,给智慧化系统带来了困难。接下来,还需要完善信息化建设。


来源丨Xylem赛莱默

微信群微信群
关注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微信群